在求职市场上,有些岗位明明编制齐全、员工稳定,甚至多年未见有人离职,却始终挂着招聘信息,这种“岗位不缺人却招来新人”的现象,引发了许多求职者的疑惑与不满。有的人投递简历石沉大海,有的人顺利入职后才发现“前人未走,新人已入”,职场暗流涌动,真相令人警觉。
企业在岗位不缺人的情况下仍旧持续招聘,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解读。首先,有些公司希望通过“储备人才”的方式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。例如,市场波动、项目拓展或内部调岗的需求,可能在短时间内就需要增员。这种未雨绸缪的策略,常常以持续招聘的形式体现。
其次,是“优化结构”的隐性策略。在一些企业文化中,新人并不只是补空缺,更是对现有员工形成隐性压力的手段。当有“新血”源源不断地进入时,老员工便不能懈怠,既要维持产出,又要面对可能的内部竞争甚至淘汰。这是一种被动但有效的“卷人机制”。
再者,有些岗位招聘信息更多是为了公司形象或资本运作而存在。一家看似“人手紧缺、业务繁忙”的公司,更容易吸引投资者或合作方的关注,也更显得富有活力。这种“看起来一直在发展”的假象,有时甚至是高层刻意营造的战略动作。
还有的公司将招聘视作“市场调研”的手段。通过面试过程了解行业薪酬、人才分布、竞争者动态,甚至“钓鱼”以获取同行公司的机密。这类招聘并非真正为补岗位,而是企业策略的一部分。
对求职者而言,这种现象增加了求职成本,也考验着职业判断力。在投递简历、参加面试甚至考虑offer前,能否看清招聘背后的真实需求,往往决定了这次职业选择是否明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