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运转,岗位设置是基础,用工安排是关键。可近年来,职场人越来越常遇到一种“看得见却摸不着”的用工怪象:一个岗位明明缺人,却总是空着,老板就是不招人。员工忙得焦头烂额,新人却迟迟不来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首先,很多企业老板对“用人成本”有天然警惕。在用人成本日益高企的当下,除了工资,还有社保、福利、培训等隐性成本。一个正式员工进来,企业得花三个人的钱。一些老板不敢轻易扩张团队,哪怕岗位运转已经捉襟见肘,也宁愿靠老员工硬扛。
其次是“宁缺毋滥”的招聘心态在作祟。有些岗位虽然空着,但老板不满意面试者总说“没合适的”。HR投了无数简历,却总卡在最后一关。在老板眼里,能者少、忠者稀,宁愿缺人也不愿意培养人。看似追求质量,实则错失不少潜力人才。
还有一个原因是内部权力结构的“隐形博弈”。某些岗位之所以空着,可能是部门之间互相扯皮,有的中层怕招人后抢权,有的老板根本就没想好这个岗位归谁管。结果变成谁都不推动、谁都不背锅,空岗成了组织内部的一面镜子。
不少老板嘴上喊着“缺人”,背地里却寄希望于“自动优化”。通过不给岗位补人逼迫员工加班,反而“卷”出了效率。这种操作短期可能奏效,长期却透支了团队士气,让员工心寒、人才流失更严重。
此外,还有些老板受“经济寒冬”心理影响,即便企业目前运转良好,也怕未来不确定,保持“谨慎扩招”姿态。员工看不懂,老板心里其实盘算着“万一过冬呢”。于是岗位长期空置,企业却自我感觉良好。
岗位缺人,却迟迟不招人,表面看是招工问题,实质上是战略问题,是管理逻辑的问题,是老板心态的问题。在现实中,这种现象并不少见,却也最容易带来团队的不稳定。